此网站目前只兼容Chrome、Safari、Firefox和IE 10及以上的浏览器。

时间:2020-08-06

2020年86日,金耀奖2020年度学术论坛以全线上形式举办,主题为“评审重构与平台韧性:在远程社会中定义创新”。此次论坛系金耀奖首次以全球多点远程直播方式进行,围绕“全数字化评审机制”“公众反馈的在线真实性”与“协作结构中的信任建立”等议题展开讨论。

金耀奖秘书处在开场中指出,2020年评审系统面临前所未有的结构调整:从面对面会议转向全线上的跨时区、跨文化交互流程,这不仅是操作层面的转变,更触及评价机制底层逻辑。“当所有界面、材料、讨论都被数字化,如何保持判断的深度与感知的温度,成为今年改革的关键议题。”

首轮对话聚焦“数据替代物的有效性”。多位评审代表提出,视频材料、交互式演示、使用者录屏反馈在远程评审中日益重要,但这些“被选中的呈现方式”也可能形成新的可视偏见。一位评审团成员表示:“我们在判断一个社会项目时,看到的是录好的反馈,而不是未剪辑的反应。平台应设计‘结构性的不完美展示机制’。”

第二轮议题“远程中的集体判断机制”引发激烈讨论。与会者认为,线上空间极易形成“回音室效应”,加剧意见同质化。对此,金耀奖2020年首次引入“意见对照机制”与“异议保障回路”,鼓励不同文化背景的评审进行交叉提问与相互质询,一位青年观察员表示:“我们不怕不同观点冲突,怕的是没有冲突产生。”

论坛中段特别展示了一项“数位信任指数追踪实验”,追踪评审组成员对10个样本项目从第一轮意见到终评决策的态度变化,分析其影响因素。结果显示,在提供非结构化用户反馈后,评审态度平均调整幅度达28%,说明“使用者话语权”在数字时代依然具有显著影响力。

最后一场讨论围绕“如何为远程协作留住人性”。一位社群研究者指出:“如果一个平台只是高效完成打分,那不是评奖,是算法。”她呼吁评审平台设置“主动共情机制”,如允许评审成员提问项目方、实时获取社区回应、参与非正式的线下/线上混合观察等方式,维持评价中的“温度接口”。

论坛最后,金耀奖宣布将于来年引入“交互评审实验室”模块,结合结构化平台操作与非结构化语境反馈机制,打造“兼具专业效率与社会敏感性”的未来评价体系。该论坛的成功举行,不仅是对“数字时代如何定义好项目”的一次集体探索,也为后疫情时代社会系统重构提供了思想上的前沿样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