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网站目前只兼容Chrome、Safari、Firefox和IE 10及以上的浏览器。

时间:2023-08-08

2023年88日,金耀奖2023年度学术论坛在上海举办,并首次以“绿色标准实验场”的形式向公众开放。本届论坛主题为“标准之外:绿色评价的共建逻辑”,围绕绿色科技奖的设立背景、生态导向的评估模型、多主体参与的制度试验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讨论。

金耀奖主办方在开场致辞中表示:“绿色科技奖不仅是新增奖项类别,更是一次平台价值体系的结构跃迁。我们正在构建一套面向生态文明的评价语言。”论坛现场设置绿色装置式空间,邀请来自科研、设计、公共治理与绿色金融等不同背景的参与者围绕“绿色认知差异”展开互动对话。

首场对话聚焦“绿色标准的全球适配性”,专家指出,在不同地区、制度与文化语境中,“绿色”的定义呈现显著差异,评估机制若以单一指标系统导向,易忽视项目的在地性和文化多样性。某绿色建筑研究者分享道:“我们在南亚调研中发现,当地村落以‘风感舒适度’而非温控系统作为绿色评价的首选条件。”

为回应此类在地实践,金耀奖2023年绿色科技奖评审体系引入“生态回应指数”与“社会适应力维度”,结合项目是否具备区域治理结构协作潜力、公众教育外溢效应与自然循环再整合能力进行综合判断。

第二场议题围绕“绿色成果的公共性”,讨论创新如何从专业领域走向公众共识。青年观察团代表指出:“绿色成果不是数据层面更清洁,而是能否激发生活方式的再选择。”为此,今年金耀奖试点“使用者绿色评价快报机制”,邀请项目服务对象反馈其“认知改变”“行为响应”与“愿景重构”三重维度,作为评审参考补充。

论坛中段设立“绿色争议实验室”,模拟评审时专家间的典型分歧,包括“技术替代 vs. 自然融合”“高效集约 vs. 弹性生态”等不同范式的冲突。参与者分别从能源产业、社区发展、环境伦理等角度给出立场,展现绿色科技评价并非固定模型,而是一种“在冲突中协商共识”的过程。

值得关注的是,今年论坛首次引入“绿色金融-社会责任桥接机制”试点研究,探讨如何将绿色奖项成果转化为可持续投资标的与政策建议支持点。与会者一致认为,金耀奖正试图打通“标准—资本—责任”之间的链条,推动成果从实验室走入现实场景与系统再分配机制中。

本届论坛不仅为绿色科技奖设立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思辨基础,也标志着金耀奖在全球绿色共识重构中的平台定位正式确立。正如一位与会学者总结所言:“如果没有一个能够容纳多种绿色语言的制度载体,那些改变世界的绿色方案可能就无法被看见。”